1935年11月,苏联开始实行军衔制度恒信策略,五位将领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然而,人们却普遍认为,其中有一位人物名不副实,别看他的地位最高,在五人合照中占据着C位,但其军事能力却是最差的。不过,这并未对他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后来还“更上一层楼”,成为苏联的国家元首。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得遇“伯乐”
此人就是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下文简称伏罗希洛夫)。1881年1月恒信策略,伏罗希洛夫出生在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的一个工人家庭。由于家庭贫寒,伏罗希洛夫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一名工人,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4月,伏罗希洛夫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
在此期间,伏罗希洛夫结识了改变他一生命运得人,即斯大林。之后,伏罗希洛夫继续投身革命运动之中,并参加了二次革命、十月革命。俄国内战爆发后,伏罗希洛夫率军撤至察里津,成为第十军的司令,与斯大林一起组织了察里津保卫战,并取得了胜利。之后,两人的关系因此更加亲密,成为政治上的盟友。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备受质疑恒信策略
在苏联高层的斗争中,伏罗希洛夫坚定地站在了斯大林这一边,因此职务不断得到提升。1925年1月,托洛茨基被免去陆海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可是继承者伏龙芝在十个月后因手术“意外”去世,于是伏罗希洛夫接任,成为苏联红军的最高统帅。然而,伏罗希洛夫的军事能力却备受质疑。
早在俄国内战时期,托洛茨基就向列宁发过这样的电报,“伏罗希洛夫同志可以指挥一个团,但绝不能指挥五万人的部队”。与伏罗希洛夫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名将图哈切夫斯基也对上级的军事能力不屑一顾。人们普遍认为伏罗希洛夫之所以能够成为苏军统帅、苏联元帅,靠的不是军事能力,而是政治因素。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国家元首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证明伏罗希洛夫不善于指挥作战。苏德战争爆发后,伏罗希洛夫一度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但表现十分差劲,很快就被斯大林撤职,由朱可夫取代。之后,伏罗希洛夫只能负责预备役军队的训练、组织游击运动。不过,伏罗希洛夫的政治地位却没有下降,反而在二战结束后出任部长会议副主席。
斯大林逝世后,高层重新“洗牌”,伏罗希洛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虽然除掉了贝利亚后,但高层的纷争并未结束恒信策略,伏罗希洛夫对赫鲁晓夫的政策感到不满,暗中与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联络。1960年,伏罗希洛夫的职务被撤掉,但未被开除出党。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伏罗希洛夫得以安度晚年,于1969年病死,终年88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宝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